
封面故事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封面故事
“双碳”背景
国际背景
《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里程碑
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努力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197个《公约》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接近100%
184个缔约方批准或接受了《巴黎协定》,占全球排放89.3%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现状
目前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欧盟上世纪80年代实现碳达峰,美国、日本本世纪初实现碳达峰,主要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预计有50~70年时间。
2020年,全球总碳排放量322.84亿吨,其中86.9%来自能源系统,而能源系统碳排放中83%来自化石能源。
中国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
国内布局
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我国于2009年、2015年、2020年三次提出碳排放减排目标,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对指标,逐步转变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绝对指标。
2020.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01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2021.0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1.03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2021.05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2021.07
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021.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国新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2022.01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2022.03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讲话
2022.08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 0 2 2 ~2 0 3 0年)》印发
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
中国目前的碳排放超过100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左右。
我国达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只有40年的时间,难度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我国碳排放的行业与区域分布
从行业来看,碳排放占比最多是电力和工业生产,两者之和超过80%
从地区来看,山东、内蒙古、河北、江苏、广东的碳排放量居全国前五位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能源安全和转型
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加快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强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加快推进全国性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推动碳排放监测技术应用、强化碳排放核查工作机制。
科学合理地分配碳“双控”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分解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举措,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的政策体系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
到2023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成
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重要任务
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组织制修订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核算方法,及相关国际标准
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
重要保障
加强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重点行业能耗统计和计量体系
探索卫星遥感高精度连续测量技术等监测技术的应用
推动对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领域的核算研究
2022年6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发布《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碳市场
国内碳市场建设历程
2011年10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起,多地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几年内覆盖了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约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2021年7月开启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初期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到“十四五”末将八大高排放行业(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全部纳入。
碳市场发展情况
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运行满一周年:
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 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与国际碳市场对比情况
市场体量:中国约45亿吨,欧盟约20亿吨
成交规模:中国约85亿元,欧盟约5000亿美元
全国碳市场换手率约为2%,远低于欧盟碳市场现货成交换手率约80%
中国碳价目前约58元,欧盟碳价已接近100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