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能故事   >   观点

俄乌冲突对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字号:
发布时间:2022-04-14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当前国际格局主要分为北约、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北约东扩是苏联解体后最大的世界形势,而俄罗斯战略安全空间不断变窄是近几年世界矛盾焦点。2014年乌克兰发生“广场革命”之后,全面倒向北约,造成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2022年,俄罗斯与北约摊牌,交出谈判底线,但最后被拒绝,使得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情绪波动,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第二,避险情绪升温,制约美欧央行政策紧缩空间;第三,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第四,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受阻。与此同时,俄乌冲突还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俄乌冲突主导全球资本市场情绪,俄罗斯股市因大幅下挫而闭市,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股市跌幅也较大,英国富时100连续3天单日跌幅超过2.5%,德国DAX指数更是在半个月内下跌了20%。此外,自冲突发生至今,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均下跌3%以上,纳斯达克指数进入技术性熊市。美债收益率在2月底一度上升到2%,为疫情发生以来的最高点。资本市场的动荡将会对世界各经济体造成冲击,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资金流入黄金和美债,金融危机风险不断增加。

避险情绪升温制约美欧央行政策紧缩空间。今年1月,美国物价指数创下40年来新高,达到7.5%,美联储控制通胀紧迫性快速上升。但冲突发生后,短期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引发金融环境收紧、资产价格震荡,对美联储政策紧缩空间形成了掣肘,使得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将在未来几个月灵活提高利率。此外,冲突令欧洲央行操作进入两难境地:能源受限将推高欧元区通胀水平。但是,一方面高通胀压力可能超出央行预期,使其加紧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欧洲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大,内部不平衡和分化问题严重,仍需央行的流动性支持。

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首先,俄乌局势进一步恶化全球能源供需错配局面,受此影响,国际油价一周涨幅40%,目前已接近每桶130美元;LME镍价格一天上涨40%;能源和金属价格飙升会使得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科技重磅产品成本大幅抬升。其次,俄乌局势波及全球农产品市场,或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相关数据显示,到2021年为止,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占全球产量的10%,国际出口的17%;乌克兰是全球小麦第四大出口国,占11%的份额。此外,乌克兰的玉米出口份额也超过了16%,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该国同时还控制着大量葵花籽油和大麦的生产和出口。乌克兰最具生产力的农业生产区中很大一部分位于其东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正是俄乌冲突中受到攻击最严重的地区。加之,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粮食出口都需要通过黑海港口运输,目前的冲突使得港口正常运输工作受阻,短期内势必将会拉升相关运输商品价格,而当前全球不断飙升的粮价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食品通胀。

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受阻。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措施将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比如,氖气一直是半导体产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它作用于半导体光刻环节。在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供给着世界超过 70% 的氖气量。有数据显示,2014 年,在克里米亚半岛局势紧张时期,氖气价格一度上涨 600%。虽然当年的氖气供应冲击随后被半导体行业消化吸收,并未对下游产业产生明显影响,然而近年来半导体材料市场供给本就紧张,“缺芯潮” 时有发生,俄乌冲突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隐忧明显加重。此外,俄罗斯的钯也是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其供应量占全球的 40% 左右。半导体制造商对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氖、钯等特殊原料依赖性较强,美国有超过 90% 的半导体级氖气供应来自乌克兰,35% 的钯供应来自俄罗斯。虽然许多半导体制造的头部企业都表示自己在积极应对,但市场普遍认为,目前世界半导体短缺的局势还将因俄乌局势动荡而延续,甚至加重。

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俄乌冲突并未如预料的快速结束,而是陷入胶着状态。截至目前,俄乌谈判已进入第3轮,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必须修改宪法并放弃加入任何集团、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共和国”,乌克兰并未答应。在此期间,北约以及其他国家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包括“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冻结海外资产、关闭航空、加强出口管制、禁止投资俄罗斯债券等等”。针对这些制裁措施,俄罗斯也纷纷出台反制措施,包括“限制部分商品和原材料贸易、限制货币汇出、列出不友好国家名单并没收资产等等”。

俄乌冲突的影响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拉长将远不止于此,但对于我国而言,或许中美对抗短期会有所缓和,并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独善其身”的空间基础。2018年6月,特朗普加征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始,2020年后,由于疫情影响,中美都将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各自国内经济恢复,两国贸易有所回暖,但关系始终紧绷。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美国或将把主要精力从亚太暂时转移至欧洲,使得中美对抗短期内有所缓和。但从美国的长期战略方向来看,中国依然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对手,因此中国需要利用好这一难得的窗口期,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做好高质量发展。

文字: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汪毅 蒋飞 李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