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能故事   >   观点

近期市场形势分析及走势研判

字号:
发布时间:2022-06-08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一、宏观经济

(一)主要特点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加大。受疫情持续高位运行、俄乌冲突久拖不决、供应链梗阻问题突出影响,全球经济景气度继续下降,通胀压力持续攀升,多个经济体金融环境收紧,经济复苏面临的滞胀压力加大。4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2%,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

国内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超预期。3月以来,多地暴发规模性疫情严重阻碍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对供需两端造成严重冲击。4月,工业生产、消费等重要经济指标同比出现负增长,投资、外贸等指标增速大幅放缓。受前期能源、金属、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向下游传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继续走高。因工业生产受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呈下行走势。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连续两个月创有该项统计以来最高。

(二)近期走势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国际组织近期纷纷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最新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较上年底预测值下调2.3个百分点;IMF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6%,较1月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

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4月中旬以来,中央确立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任务,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二季度中后期,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扩大国内需求、稳住市场主体、完善房地产政策、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等政策效果显现,受疫情扰乱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宏观经济走出阶段性底部,加快回归正常运行轨道。

二、电力市场

(一)主要特点

全国发电量增速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6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3%,增速环比放缓4.5个百分点;1~4月累计增长1.3%,环比放缓1.8个百分点。

分电源看,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1.8%,降幅环比扩大6.1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4%、0.9%、14.5%,增速环比分别放缓2.4、1.3、9.3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24.9%,增速环比加快8.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华东、东北、华北区域受疫情影响较大,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27%、-5.54%、-4.22%。上海、江苏、吉林和冀南等地用电量增速在-10%以下。西南、西北区域以及南方区域部分省份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云南、宁夏用电量增速达到8%以上,两地目前均已印发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

(二)近期走势

用电量增速有望先于经济指标进入上行通道。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带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止跌回升;同时,入夏后三产和居民用电量有较大提升空间。5月全社会用电量恢复正增长,6月增速环比加快,按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测算,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二、三季度仍有可能出现用电紧张局面。前4个月,虽然电力消费受疫情扰动走低,但我国用电特性未发生本质性改变。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后,为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电力需求有可能出现暴发式增长,与夏季用电高峰重叠,华东、华中、南方等受电地区有可能出现用电紧张局面,需要做好保供准备。

三、煤炭市场

(一)主要特点

供需紧张形势有所缓解。供应方面,4月,原煤产量3.6亿吨,同比增长10.7%,进口量2355万吨,同比增长8.4%;1~4月,原煤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10.5%;进口量7541万吨,同比下降16.2%;整体供应量15.3亿吨,同比增长近10%。需求方面,3月中下旬以来,受经济形势影响,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工率总体不高,用煤需求有限;火电厂负荷偏低,电厂补库存动力不强。1~4月,全国商品煤消费量在14.3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左右。从总量上看,煤炭供需形势较去年四季度明显好转。但是,煤炭供应结构性问题突出,高热值煤种供应依然紧缺,下游电厂采购压力仍然存在。

国内煤价小幅回落。在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国内煤炭生产保持高位运行,以及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下,4月份以来,港口煤炭现货价格总体有所回落。港口及下游电厂库存偏低情况明显改善,大秦线检修期间市场平稳运行,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

国际煤价呈现结构性差异。在俄煤及石油被西方国家禁运、澳煤产能受限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上高热值煤价快速上行。印尼中低卡动力煤市场在中国需求持续疲软影响下持续冷清,煤价承压下行。

(二)近期走势

煤炭市场供需将逐步趋紧。供应方面,国内煤炭生产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煤炭进口量在“零关税”等政策倾斜之下或继续呈现修复态势,但目前进口煤价格依然倒挂,近期对国内市场的补充作用有限。需求方面,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前期积攒的订单陆续启动,工业用电高峰将与夏季降温负荷用电高峰重叠,煤炭采购需求将加快释放。

国内外煤价倒挂情况持续。近期,需求走强及供应结构问题将成为支撑煤价强势的主要因素,但在“303号文”和“4号公告”等政策的严格调控下,价格不具备大幅上行基础,国内煤价或沿指导区间上限波动运行。国际煤价在煤炭供应偏紧的背景下持续高位震荡。

四、资金市场

(一)主要特点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除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外,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央行分别加息。美元指数单调走高,4月升值4.9%;伦敦黄金价格4月中旬触及2000元/盎司的月内高点后快速走低,5月14日降至1800元/盎司附近,已回吐俄乌冲突以来全部涨幅;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由35000点、14300点跌至32000点、11100点左右,熊市特征进一步明显;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走高,达到3%左右,是2018年末以来最高水平。

社会融资需求大幅下降,市场利率全面下行。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流动性在银行体系内淤积问题严重。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环比下滑近80%;新增社会融资规模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环比减少超过80%。从回购、拆借利率到票据利率再到同业存单利率,多个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指标全面下行,最具代表性的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连续运行在2%下方,4月下旬一度跌至1.54%,创2021年以来新低。

人民币汇率短线急跌。5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7898,较3月高点下跌近8%,创下2020年9月以来新低。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影响未来预期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汇率走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持续加大的出口下行压力。

(二)近期走势

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美联储加息并于6月缩表,将加剧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分化,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资本流出压力进一步加大,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国际资本或借俄乌冲突继续炒作,推高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加大通胀控制难度。

国内资金面延续平稳偏宽松态势。我国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优先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灵活有效的利率下调机制。在4月下旬已降准的背景下,5月人民银行下调5年期LPR利率15个基点至4.45%。人民银行还有可能继续上缴结存利润,支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若银行体系资金淤积情况进一步加重,相关部门有可能灵活调整流动性管理手段。

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空间但幅度总体可控。在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上行,以及出口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仍有一定贬值空间。未来两个月是我国国际收支重要观察期,若收支没有失衡风险,人民银行不会固守汇率点位;但若逼近警戒线,收支失衡可能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扰动,人民银行将加大对汇率的调控力度,迅速扭转贬值预期,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文字:能源研究院 吴楚琦 盛韵颖 张景洪 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