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万家灯火 护百姓温暖 首页    >    守万家灯火 护百姓温暖

杨柳青热电厂: 擦亮津门“暖”字招牌

字号:
发布时间:2023-01-09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2022年11月1日,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正式拉开供暖季帷幕。作为全市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杨柳青热电厂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多措并举开展供热前期准备,确保按时、安全、稳定供热。

从第一次开栓供热至今,杨柳青热电厂的“供热之路”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

深挖“老牌”供热潜力

打开天津市的供热管网图,杨柳青热电厂覆盖的供热区域呈淡淡的粉红色。“这是我们2022年新增加的供热区域。”生产部主任助理孙少强边说边指着几小片用铅笔描出的区域,“我们的供热面积已经达到4537万平方米,位列天津热电联产企业的第一名,在集团公司供热电厂中排名第三。”

随着天津市城区改造和城镇化改造不断深入,作为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清洁、高效、安全,兼具一定规模的热源点,电厂的供热负荷逐年递增。为了让1370万人口的天津市的供热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电厂下足了功夫。

电厂提出“电为基础、热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将“做大做强供热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电厂与西安热工院合作,先后对四台机组实施了“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和热网加热器增容改造。2021年已经突破了1600兆瓦,年供热量突破1100万吉焦。

为了保障供热负荷均匀分配,提升机组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电厂自主实施了三四期热网循环水混合供热改造。混水供热系统实际运行流量达到20000吨/小时,是目前国内供热流量最大,国内首创第一次采用大型混水器的混合供热项目。此外,电厂还先后完成了3号热网首站的建设,2021年正式投入运行,全方位做好热网系统优化。

“调得稳”的高质量供热

“白天,机组的平均负荷都在100兆瓦左右,一到晚上,作为系统最可靠的电源点,我们机组的负荷要带到250兆瓦左右,运行人员操作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大家不但要保障高质量供热,还必须兼顾安全经济运行。”运行部主任刘强一边查阅供热期的运行日志,一边在一张表格上对运行人员本次供热季开始以来的运行操作进行统计分析。

自2022年9月25日热网系统开始调试以来,虽然在厂封闭多日的调试组成员已经超负荷工作,但只要现场有需要,立刻开始加班加点地连续奋战,很多调试工作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子夜时分,全力确保10月23日准时升温,建立热网循环。2021年以来,新冠疫情反复,运行人员不仅要经受工作量翻倍的考验,还有驻厂值守的考验。“进入检修调试阶段以来的三个月,运行部反复完善调试措施,几乎所有调试工作都是大家利用休假时间互相补位进行的。”刘强说。

在煤炭市场的影响下,既要保障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充分考虑供热的经济性,运行部副主任王尧说:“与以往的抢发热量不同,本次供热季,供热系统压红线运行,提高热电比,降低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压力是我们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运行部将创造一切有利切缸条件,努力为提高热电比创造条件。”

“‘调得稳’是运行人员的必备素质,但也真的需要动一些脑筋。”作为热网设备运行专业的负责人,运行部汽机专工李若灿深有感触。11月1日达标供热后,电厂就面临着深度调峰以及供热稳定的双重考验。电厂在充分响应省间电量交易的同时,经过反复实验和攻关,制定出了分步切缸投退的运行优化调整措施。这不仅保障了循环水流量在22000吨/小时左右,循环水温度在热调需求温度的±2摄氏度之内,同时让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保障。

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扩大,电厂不仅要保证高质量热源,更要维护好热流的“生命线”。“在冷循环时,新增管网带来的大量焊渣、锈皮、木屑等杂物如果堵塞到回水除污器滤网处,就会造成了除污器的损坏,将直接导致整个热网系统停运。”生产部供热专工吕瑞明介绍。为了杜绝后患,本次供热季刚刚结束,电厂早早地对除污器进行了改造,确保系统稳定畅通。

面对3700根管路,近半数以上堵塞率均超50%的难题,吕瑞明紧紧抓住短暂的疫情平稳空档期,走访了天津市五家供热电厂、三家热力公司、六家加热器清洗公司,现场实际调研了换热器的清洗情况,形成了5000余字的详尽调研报告,充分对比了各种加热器清洗的手段,最终采用全新的超高压射流冲洗方式,为20台加热器除污垢达25吨,恢复加热器换热能力约100兆瓦。

擦亮供热品牌

“民生无小事,我们的工作关乎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冷暖,再难也要保证按期、达标供热。”这是厂领导班子在供热专题协调会上给生产系统各部门下达的命令。三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两年多的燃煤市场波动,作为一个保障民生的企业,杨柳青热电厂走得很艰难。

随着天津地区供热季电热不平衡矛盾的加剧,电网彻底废除了供热电厂实行“以热定电”的冬季运行调度方式,电厂一方面要保障安全稳定供热,同时还要保障每一克煤都能够“吃干榨净”。为了增加热电比,电厂让能吃“粗粮”的机组多供“效益热”。仅2022年11月,4台燃煤供热机组就进行启停机组操作5次,“低压缸零出力”操作148次,同比增加83次,热电比达到了156%,同比提升了8%,中排压力同比降低了33千帕,在供热量同比提升的情况下,单月节约标煤约1000吨。

“未来,电厂在天津仍有2000万平方米的潜在供热面积可以开发,对供热系统的合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已迫在眉睫。”副厂长邓月海正在带领他的攻关组,开展《基于供热需求大幅提升下热网系统综合治理的研究》课题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对照集团公司下发的《优秀供热企业标准》,围绕治理、改善、提升的“三步走”战略,将“杨电供热”的品牌打造成华能优质供热的“金字招牌”。

文字:杨柳青热电厂 李晶 孙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