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首页   >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

奔小康,咱肯定能

字号:
发布时间:2020-06-04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阳春三月,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种畜场田地里正是一片春耕备耕繁忙热景,不远处的白音化嘎查村红墙碧瓦,牛羊欢叫,很难想象这里在15个月以前还是国家级极度贫困嘎查村。看着家乡的变化,白音化嘎查党支部书记巴达尔胡说:“有北方公司不离不弃的真情帮扶,白音化嘎查村致富奔小康,咱肯定能!”

开对“药方”拔“穷根”

扎赉特旗种蓄场白音化嘎查村,地处兴安盟东北部,耕地面积9400亩,属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农牧业基础薄弱,“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全嘎查170户居民中贫困户就有90户,占到53%。这个“穷得掉渣”的嘎查村,成了扎赉特旗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1年4月,扎赉特旗种畜场迎来了北方公司扶贫工作队,从那时起,工作队便与这片草原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贫困村,靠天吃饭、土里刨食,贫瘠土地上的日子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村民们曾心灰意冷,走到哪都抬不起头来。2011年6月,曾经时常蹲在自家空荡荡的院落里愁苦的贫困户小包巴乙拉,欢欢喜喜地领到了20只基础母羊。“羔羊咋护理、牛病咋预防……”扶贫工作队当起了种畜“保姆”,还把改良配种技术课“搬”到了村民炕头上。“三年的光景,大尾寒羊增至100只,家庭人均收入由900元提高到5100元,整整翻了五倍。”小包巴乙拉春风满面,挺直了腰杆。

产业找对头,脱贫有奔头。北方公司精准施策,帮扶嘎查村发展起大尾寒羊、西门塔尔牛等畜牧业养殖,扶到了点上;建设改良站,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传统农牧业得到延续发展,帮到了根上。2018年底,在扎赉特旗146个贫困村中,白音化嘎查率先脱贫出列。截至2020年4月22日,北方公司在此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2.18万元。

“一个都不能少”

“大叔,您下个月是不是该复查了?”4月13日中午,阳光格外温暖,扶贫工作队队长包海柱拨通了75岁包哈斯巴根的视频电话,手机那端包海柱紧着叮嘱。2019年元旦晚上,老人突发脑出血,驻村的包海柱紧急驱车130公里,将老人送到盟医院急救,陪护到凌晨,此后包哈斯巴根老人便将包海柱视为亲人。

暖心帮扶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党员还把“红色党课”讲到了村院田间。身边事例、改革成果等互动分享,使得嘎查村青格乐图等党员振兴家乡经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村党支部助推发展集体经济、引领保障作用更强了。

2018年以来,扶贫工作队落实嘎查集体经济帮扶资金40万元,改善嘎查办公设施资金2.19万元,并与种畜场、嘎查村签订《帮扶资金使用三方协议》,进行全过程监管、监督,确保了帮扶资金的保值增值。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工作队着力激活嘎查村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从源头上铲除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自2018年5月起,扶贫工作队登门入户,重新对嘎查村213户655人进行‘点对点’精准摸排,累计梳理资料数据13460项。”翻看着手机里百余条工作信息和视频,包海柱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扶贫工作队还进一步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和脱贫帮扶长效机制,防止返贫与新发生贫困,做好后续保障工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脱贫奔小康,咱不能歇脚”

“已经脱贫了,咋还在忙?”看着扶贫工作队奔波在村头巷口的身影,村民们不禁问道。“我们还要巩固好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把你们送上小康致富路哩!”扶贫工作队的人员边走边说。

近十年的时间,北方公司扶贫先扶智,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37人8.9万元。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83.05万元,42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实现安居梦。

扶智凝心,技能强身。北方公司在坚持做好嘎查集体经济建设、改善整治环境等基础性帮扶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技术帮扶内涵,为发展赋能。

45岁的春光就是技术帮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扶贫工作队把农牧业专家“请”进了村务微信群,随问随答,把脉问诊,为村民科学养殖、优质化改良肉牛送上科学致富经。

“一头牛最低能卖1.5万元,每年养牛收入就30多万元。”告别传统养殖技术,春光逆袭成为养殖产业带头人。走在前面的同时,他还积极发动贫困户一起养牛,分享经验,抱团致富。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越过越有盼头,再看看存栏的51头西门塔尔牛,春光不由哼起了小曲儿,白音化嘎查村村民们也发现迈向小康的幸福路原来并不遥远。

巍巍兴安滴翠绿,滔滔淖尔尽开颜。伴随着逐步致富小康路的铿锵足音,农牧民兄弟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北方公司出资新建幼儿园、金秋助学等帮扶项目也正在缓缓铺开……

文字:兴安热电公司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