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首页 >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
黄冲村来了个“刘书记”
2017年4月,刘俊平作为中央驻皖单位安徽省第七批选派的帮扶干部,担任起了霍邱县孟集镇黄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近三年,刘俊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断拓宽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法,始终以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面对贫困户,黄冲村也因为他,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
租户“刘书记”
工作队刚到村里时,得知村部没有闲置房间供工作队居住,刘俊平向村干提出在村里租一户民宅给工作队居住。于是村里物色了村民闲置的整套院落,宽敞舒适,生活设施齐全,距村部也很近,租金每年3万元。刘俊平看了房子后,又了解到房主的家庭条件较好,就向村干部提议到贫困户家里去住,既能和贫困户朝夕相处,及时宣传扶贫政策,又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还能利用房屋租金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在他的坚持下,村干部给工作队推荐了庄台组的贫困户顾玉传家。刘俊平想都没想,就定了下来。就这样,工作队租了老顾家的三间附房,两间用来居住,一间用作厨房。
两年多的时间,刘俊平和老顾已然亲如一家,下雨的时候,刘俊平帮着老顾家收衣服;当他忙碌一天回来时,老顾也会悄悄地帮他把脏污的鞋子洗干净晾在院里。2019年,老顾的儿子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刘俊平帮着查数据、搞分析,最终顺利被蚌埠医学院录取为霍邱县定向培养生,不但免除了大学期间的学杂费,每月还有三百元的政策补助,既解决了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又落实了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老顾一家高兴地逢人就讲:“感谢工作队,感谢刘书记!”
从“刘书记”到“老刘”
汪本庆,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第一次见到刘俊平,他和其他人一样称呼他为“刘书记”。通过交流和沟通,刘俊平发现汪本庆精神萎靡,常常犯困,这才知道他患有脑血栓,但是从来没有到医院进行过治疗。刘俊平立即向他详细介绍安徽省贫困人口的健康扶贫政策,并为他联系镇中心医院。治疗后的汪本庆躺在病床上含着热泪,摸着胸口努力地说:“从这里感激刘书记!”
一个周日的晚上,汪本庆打来电话求助,原来汪本庆的儿子汪士培在学校不慎摔到了头,送到了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然而住院押金需要3000元,可是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得知情况的刘俊平,马上想办法把钱给汪本庆送了过去。第二天一早,他开车从合肥赶到了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当他进到病房时,同病房的其他患者都围着他问:“你怎么敢借钱给贫困户?”“我们就想看看借钱的刘书记长啥样!”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和大家都一样,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说完,把慰问品放到了孩子的床头。之后,他还帮助汪本庆找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学校的老师和保险公司的理赔员纷纷赞叹道:“有你这样的帮扶人,真是老百姓的福气。”
为了使汪本庆一家早日脱贫,刘俊平为他们牵线种养大户实施带资入股项目,入股稻田养虾项目5000元,每年可以实现保底分红500元,可是汪本庆只凑到了1000元,看到这种情况,他毫不犹豫地拿出4000元为汪本庆凑齐了入股的本金。至今,汪本庆已经得到了两次分红款,还得到了两次政府的奖励资金。
现在,汪本庆一户已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一家四口顺利脱贫,他再见到刘俊平已不再称呼“刘书记”了,而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称呼称他为“老刘”。
“老刘”睡上了安稳觉
在驻村不到两个月的时候,黄冲村就遭遇了大范围的高温干旱,由于灌溉站建成多年,电力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大功率作业,各组村民为了水源争得不可开交,矛盾不断升级。听到消息后,刘俊平立刻带领村干部来到抗旱现场,详细了解水源及生产用水调配情况,提出从就近的排涝站变压器引接临时电源。但由于电源点过远,需要大量动力电缆,他马上从帮扶单位协调了1000米动力电缆,5台潜水电泵。从他到抗旱现场了解情况,到协调抗旱物资及技术人员达到抗旱现场,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当看到华能运送抗旱物资的汽车进村时,沿途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经历了这次险情后,刘俊平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访遍了14个生产队的群众,对全村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大排查,做到了心中有数,制定了详细的更新改造计划。目前已经落实帮扶单位专项扶贫资金和物资共400万元,新建排灌站3座,硬化灌溉渠3000米,建设生产厂房一座,龙虾和芡实示范基地2处,销售农产品83.8万元,联系捐款捐物16.9万元。2019年7月,在罕见的高温天气下,黄冲村的抗旱工作有序地进行着,再也没有农田因为供水不足导致干旱减产,农户因为抗旱争水的情境一去不复返,多年来压在村干部心头的抗旱难题得以解决,刘俊平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截至目前,在刘俊平的带领下,黄冲村共争取政府资金504.2万元修建水泥路11公里,在全村申请饮用水全覆盖工程,协助70户贫困户办理贷款277万元,申请危房改造67户。2019年底黄冲村的贫困发生率由13.86%降至0,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