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首页   >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的“华能答卷”

字号:
发布时间:2020-11-24   

日照生金的光伏扶贫电站、灌溉担当的扶贫井、雄赳赳的扶贫鸡、“爱心特供”的消费扶贫农畜产品,让百姓得实惠,让村庄大变样。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精准脱贫,顺利帮助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黑沙兔村“脱贫摘帽”,以实际行动书写华能人的责任担当,收获了脱贫群众的感恩点赞。


光伏扶贫:让近2000户农牧民“日照生金”

“真没想到,有太阳的地方,华能公司的太阳能板就能生出钱,我们坐在家里也能领到扶贫款!”

近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近2000户贫困户,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受益于华能光伏扶贫项目,他们每户每年都可以拿到3000元,而且一领就是20年,也难怪他们格外欣喜,逢人便讲。

2016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2020年之前,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光伏扶贫项目,进行精准脱贫。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套平原,以及敕勒川腹地的阴山谷地,土地资源丰富、光照条件好,适合华能新能源发挥产业优势,建设光伏电站。这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也激发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极大兴趣,政府出资入股,华能运营实施的光伏扶贫模式一拍即合。

履行社会责任,华能一诺千金。2018年,新能源蒙西分公司与政府指定平台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武川1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巴彦淖尔市4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先后拔地而起,顺利并网发电,向行业展示了华能速度、华能质量、华能管理。并网当年,两个项目政府占股所得的300余万元利润分红就全部用于扶贫资金;2019年,又有近1700余万元的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从此以后,武川县379户、巴彦淖尔市1569户无劳动能力人员,将持续享受具有华能特色的电力扶贫的“阳光助力”,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

“华能不愧为央企,有实力、讲诚信!”两地党委、政府连连称赞,两处电站,也已成为祖国北疆集中式光伏扶贫的典型示范。

打井修路助学:扶到根上 帮到心上

武川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大青山脚下的二份子乡黑沙兔村,土质贫瘠,十年九旱,除了极度耐寒的燕麦,只有杏树等耐旱树木勉强存活。很长时间以来,这里都是远近出名的贫穷村。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内蒙古“百企联百村”工程的一纸文件,“点将”新能源蒙西分公司定点帮扶黑沙兔村,此后几年,新能源蒙西分公司深耕贫困土壤,着力践行着集团公司“红色行动计划”。

“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这句当地的谚语,生动的描述着种一年、盼一年、穷一年的老乡们面对坡梁旱地时的无奈。因为缺水,多年没有姑娘嫁进黑沙兔村的现实,深深刺痛了前来调研的华能人。

“一定要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脱贫难题,打通梗阻,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新能源蒙西分公司班子成员在审议《2018-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时,掷地有声地表达决心。

2018年,新能源蒙西分公司投入援助扶贫资金6.8万元,与二份子乡政府及黑沙兔村村委会共同引水开源,打出了这片荒漠化草原上的大口井。甘霖涌出的时候,全村的老老少少拥挤着观看,喜悦爬满了皱纹,欢声响彻了天空,几位蒙古族老人发出了一声声“ 赛音呼德格”(一口好井)、“赛音阿哈都”(好兄弟)的感叹。

有了这口好井,水花就会欢腾着奔涌进饥渴的土地,就会顺着管道爬上以前无法企及的山坡,就会顺着滴灌管,无声地滋养中草药、马铃薯、向日葵等经济作物。640亩旱地,从一年产出不到100元,脱胎换骨为亩产数百斤的水浇地,覆盖村户169户,让家家户户收获了增收致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而言,新能源蒙西分公司也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造血”帮扶项目,那就是温暖助学的“栋梁行动”。张明明是黑沙兔村的适龄小学生,父母双方都身患残疾,母亲小儿麻痹,全家就靠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父亲。2019年,张明明到了进城上学的年龄,可是陪读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一家人甚至因此产生了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关键时刻,华能人送来了关爱助学金,帮助一家人重拾勇气,继续学业。

像张明明这样的情况,黑沙兔村共有9人,新能源蒙西分公司与武川县关工委合作,安排资金4.5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餐费及租房费用,让贫困学生摆脱困境,完成学业。让智力扶贫成为这里世世代代摆脱贫困的最佳路径。

久旱逢甘霖,大爱润民心。李汉梁风光电站是新能源蒙西分公司距离黑沙兔村最近的场站,电站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及时修复强降雨冲毁路段,缓解村民出行困难;四子王旗布力格电站,在重大自然灾害、贫困户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下,及时予以劳动、交通等便利支持,并积极开展基础设施修缮帮扶;逢年过节,华能人总会第一时间,通过米面油捐赠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和国家的关爱。

在华能电站里,每一年都会收到写有“大爱无疆 真心为民”等字样的锦旗,这是百姓用最质朴的情感,对华能人真扶贫、扶真贫,扶到根上、帮到心上的感恩赞美。

产业+消费扶贫:用消费扶贫打通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两次到黑沙兔村入村调研情况,新能源蒙西分公司帮扶的40户,普遍为因病、因残、因学致贫,要么没有劳动力,要么产业单一,增收途径有限。根据贫困实际,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成为必须直面的课题。2018年,一批鸡苗被送进了贫困户的家里,无需太多关照,老人小孩随手喂养,就能长成健康的“草原绿鸟鸡”,下出“喷香五粮蛋”,紧跟华能消费扶贫的包收政策,一只鸡连同鸡蛋卖出了半只羊的价,鸡养活了,农民也随之富了。

这个养殖升级的实验成功之后,新能源蒙西分公司计划投资63.5万元推进扶贫养殖产业,采取“委托第三方托管经营、收益分红”的先进模式,确保所得利润按照不低于扶贫资金总额的6%进行分配,仅此一项,预计又可为每户增收近1000元,用真金白银为当地培育起一项“造血”产业。

卖难!曾是黑沙兔村百姓最强烈的记忆。因为信息闭塞、道路梗阻,好不容易进来的二道贩子随意压价,常常让老乡盼望一年的收入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019年,新能源蒙西分公司主动作为,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了“消费扶贫”行动。结合分公司各单位食堂采购需求,从帮扶的武川县和四子王旗订单采购农副产品。

此外,工会福利团购、干部职工直购、进村入户认购等多种渠道,也在火热展开。“线上+线下”的现代营销,让土豆、沙果、粉条、土鸡、牛羊肉等农产品,变成既能品享健康,又能“以购代捐”的“香饽饽”。促进贫困地区滞销品变畅销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让贫困群众从中尝到了增收甜头、看到了脱贫盼头、增强了生产劲头。

山路弯弯终向前!新能源蒙西分公司将不断探索具有华能特色的扶贫新模式,展现央企力量,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文字:温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