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能故事 > 典范
【最美华能人】“暖男”总调度
在海拉尔热电厂,有一位名叫张冬雪的“暖男”。作为电厂的热网总调度,他用自己的专业,规范了热网管理工作的流程制度;他用自己的敬业,确保了热网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他是冬日里的“太阳”,为呼伦贝尔市的供热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温暖”。
与百姓为友
“咱们呼伦贝尔这座城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集中供热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老百姓当亲朋好友,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心上,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是张冬雪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年来,随着海拉尔区的扩建,老旧城区的供热管网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热量需求,加之现有供热系统的控制技术落后,导致老旧城区供热管网水力失调,近热远冷,老百姓时有抱怨。
2020年,为攻克远距离用户供热质量低的难题,张冬雪带领团队与相关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启动全国最大的分布式变频混水供热区域技术改造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改造措施,从根源上解决供热顽疾,同时获取节能收益。在现场踏勘过程中,张冬雪亲自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精确无误,他仔细观察每个细节,思考着如何优化供热系统。虽然寒风凛冽,但他的内心却热情满满,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老百姓带来温暖。
经过1年的不懈奋战,张冬雪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分布式混水系统,该系统根据室外气候参数以及用户室内温度监测反馈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控热力站二次侧供水温度,再通过一次侧分布泵、调节一次供热参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既不欠供、也不超供。在运用该系统后,海拉尔热电厂2021~2022年采暖期取得节能收益907.93万元,在确保供热质量的同时响应了国家“双碳双控”的发展要求。
与科技为伍
张冬雪深知科技创新对于热网运行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申报和研究。2022年冬天,张冬雪深入参与了集团公司科技项目“高寒地区长距离供热网源协同和城市智慧供热研究”,并与团队一同前往相关科研院校和热力公司调研。
在研究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摆在了张冬雪的面前,国内缺乏针对严寒地区长距离供热系统和城市复杂热网的精准模型,为了实现长距离供热网源的优化协同,需要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来预测和调整供热量,确保热能供需平衡。
基于此,张冬雪提出了软件控制调整策略。借助数字孪生、负荷预测、水力平衡、多热源调度等智慧化手段,建立“源网荷”全流程智慧供热平台,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完美结合,解决热网粗放调节的问题,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和传统供热技术相结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得热网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高寒地区长距离供热网源协同和城市智慧供热研究》科技项目最终经第三方节能机构鉴定,实现海拉尔区全网节能3.48%,节能量为47.4万吉焦,折合标准煤近1.62万吨。在2023~2024年采暖期,海拉尔热电厂已基本实现了统一智慧热网管控平台的上线运行和智慧精准供热,这标志着供热产业链在科技化、精细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一步巩固了蒙东公司智慧供热品牌的行业地位。
与寒冷为敌
“寒冷就像一个顽固的‘敌人’,时刻冲击着热网系统,试图破坏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监控各项参数,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供热失衡,让老百姓遭受寒冷的侵袭。”作为热网总调度,张冬雪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寒冷进行较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十分艰难的战争。
2月21日20时17分,室外温度达零下27摄氏度,张冬雪接到值班员打来的电话,得知鄂温克3号换热站压力下降,这意味着管网发生了断裂,很快会影响到相关区域的供热。
面对突发情况,张冬雪第一时间组织生产人员迅速赶到小区查找三级网泄漏点,同时用对讲机进行实时指挥:“鄂温克3号换热站是十四冬的重点点位,截至目前室内温度无明显变化,但咱们必须在20分钟内找到泄漏点并抢修完毕,只有这样运动员们才不会感觉到室内温度的变化。现在请一组人员查找海蒂区域,二组人员查找金泽苑区域,抢修组人员检查抢修设备及材料,发现泄漏点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抢修。”
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命令,大家开始分头行动。很快,一组发现了泄漏点位,是海蒂小区车库管网出现了断裂。为了避免造成大面积停热,抢修组的人员迅速开展抢修工作。当得知泄漏点位已抢修完毕并恢复供热后,张冬雪才长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故事在张冬雪的工作经历中不胜枚举。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热网的运行状况,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热网的影响,及时调整供热方案,为城区老百姓输送源源不断的“华能温度”。
勇敢、奉献、执着、坚韧……能贴在张冬雪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太多了,他的故事简单中透着不简单,平凡中透着不平凡,其中传递出的不只有对工作的热爱,还有对社会的深情付出,他既是冬日里的“太阳”,更是无数个华能供热人的缩影。
文字:海拉尔热电厂 张苈、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