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能故事   >   典范

【最美华能人】哪里需要去哪里的“水电兵”

字号:
发布时间:2024-07-17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他是领导眼里的“实干家”,心无旁骛干实事,脚踏实地勤耕耘;他是同事口中的“较真人”,锐意进取敢创新,迎难而上谋发展。在他心中,自己是一名水电事业的“士兵”,战场在哪里他就去哪里,他就是景洪水电站生产技术部专工李鹤。

运维战场上的“主力兵”

2006年初夏,李鹤进入景洪水电站,参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经验的缺乏还是让李鹤深感能力恐慌。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调速、励磁、辅控等二次设备知识,没过多久,同事们便给他贴上了“较真”的标签。

2008年6月,监控系统正式投运,投运后机组LCU(监控现地控制单元)不定期出现同轴电缆通信中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状态及控制,连厂家对此也束手无策,但这激发起了李鹤较真的性格,他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难题。

为了找到故障成因,李鹤详细绘制了同轴电缆连接图,对300多个同轴电缆头、100多个分支器进行了测试,然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将故障点定位在厂房振动较大的水机室旁的测温远程柜。随后,他查阅了各个主流监控厂家的产品及说明书,通过自行设计和选型,摒弃了原有的同轴电缆通信,改用了最新的双环网光纤通信,以最小的改动彻底解决了机组LCU通信中断这一老大难问题。

这项改造每年可节省超过800万元的因机组非停所造成的损失,并获得了云南省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没想到这么顽固的老毛病真被你给解决了!”当听到同事们的交口称赞,李鹤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做一名创新型技术工人。

科研战场上的“排头兵”

2020年4月,集团公司提出了核心控制系统“自主可控”的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李鹤于2021年9月被任命为景洪水电站国产化监控系统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挑起了全面改造监控系统的重担。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短缺的情况,李鹤没有抱怨只有行动,同年11月他便带领由11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到南京与厂家开展联合研发工作。“联合研发就像两个人合作,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考虑,怎么让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个关键问题。”景洪水电站集团公司水电领域首席技师杜学云介绍,期间李鹤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解决AG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算法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GC的功能是调节全厂负荷的分配,当时厂家的研发成员认为原AGC功能运行多年,直接照搬就行,但李鹤却敏锐地发现原AGC的功能存在两个弊端:一是采用简单平均分配,没有考虑机组上下调节裕度,导致机组过度调节,影响机组寿命;二是受限于机组调节机械死区,存在机组进入调节死区而全厂未进入调节死区的问题,导致出现负荷偏差,减少了发电量,影响电厂效益。

为了说服厂家研发人员,李鹤从安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调节裕度和全厂负荷二次分配的新AGC,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经过组态测试,新AGC明显优于原AGC,调节速率快、精度高,解决了之前的弊端,同时由于负荷二次分配每年可为电站增发电量约2500万千瓦,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仅仅57天后,李鹤便带领团队完成了全部的研发工作,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全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优化迭代,并结合水电厂生产实际,优化设备选型和软件功能,解决了转速测量装置数据跳变、同期装置程序版本异常、历史数据备份机制不完善等30多项技术问题,全面提升了国产化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新能源战场上的“攻坚兵”

2022年9月,随着澜沧江公司“二次创业”新征程全面开启,新能源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面对陌生的领域,李鹤利用晚上时间学标准、看图纸、核接线,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成为了新能源建设领域的“攻坚兵”。

2023年7月,澜沧江公司在西双版纳建设的首座光伏电站藤蔑山光伏电站进入并网运行的关键时刻,李鹤被派往现场负责二次系统调试。到达现场后,面对繁重的任务和所剩无几的工期,他二话没说就扎进了调试工作中,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保护、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等各项工序。

当时一起参与调试的同事李林枝回忆道:“印象最深的就是7月28日,藤蔑山至黎明变的线路保护通信不畅,当时黎明变厂家人员不在现场,凌晨2点李鹤便从藤蔑山开车前往黎明变。那天是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凌晨4点钟到达黎明变后,他快速定位到了故障点,调通了线路保护通信。”就这样,经过4天没日没夜地奋斗,李鹤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平时需要12天才能做完的调试工作。

7月31日,藤蔑山光伏电站发出了澜沧江公司在西双版纳的第一度光伏电,标志着公司在山地光伏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全面拉开了公司在西双版纳多能互补建设的新篇章。

十八载初心不改,十八载南征北战。李鹤虽然不是真正的士兵,但却胜似士兵。他把工作领域当战场,他用创新改造当武器,他战胜了职业生涯中的无数“敌人”,奏响了一曲与众不同的凯旋之歌。

文字:景洪电厂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