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能故事 > 典范
【最美华能人】笑对挑战的“科研丹”
“我们科研人的使命就是运用先进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新能源公司生产环保部主任助理冯笑丹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职场小白到主任助理,从科研新人到集团公司创客……工作11年来,她凭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日复一日的坚持逐渐成为公司创新创效的推动者,同事们给她取了个有趣的外号——“科研丹”。
追风,致力科技研发
2013年,冯笑丹进入新能源公司工作,刚一入职就参与到《海上风电场设计、施工、运维相关技术规范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课题的研发中。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冯笑丹坦言:“作为一名新人,刚参加工作就接触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起点很高,压力也很大。”
为跟上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步伐,冯笑丹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她白天跟着专家学者们做实验,晚上自己埋头学理论,还积极与国内外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厂商、运营企业、科研机构等沟通交流,努力掌握一手资料和数据,得到了课题组其他成员的一致认可。2015年4月,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而冯笑丹也第一次尝到了科技研发带来的成就感。
此后,冯笑丹致力于在资源评估领域深入开展研究,陆续参与了《特定场址区风能资源评估》等多个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的实施。从山东沂水、即墨,到四川昭觉、布拖,再到贵州韭菜坪、乌江源,山水之间留下了冯笑丹现场踏勘、微观选址的身影,她冒雨安装过激光雷达测风设备,也经历过高反带来的昏天黑地,最终她和团队成员通过努力换来了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10余项科技专利。
寻绿,着力项目开发
“遇到挑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不要想着避重就轻、绕道而行,一定要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先分解目标,再逐一攻破,最后做到无愧于心。”冯笑丹就是这么一个乐于接受挑战的人。2018年,她到新能源公司四川分公司挂职,面对的新挑战是完成红椿5万千瓦风电项目核准工作。
2018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要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这就意味着冯笑丹必须带领团队在政策落实前加快核准,才能确保红椿项目收益最大化。
由于涉及某些问题,红椿项目的选址工作曾两次停滞。为推动选址工作,冯笑丹带领开发团队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牢守环保底线,灵活采用中尺度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在项目所在的巫山全县范围内重新挖掘潜力风能资源,核实项目边界条件,调整优化选址区域,最终选定抱龙区域作为项目新址。
随后,冯笑丹又带领开发团队冒着炎炎酷暑,在竹木密布的山地长时跋涉,即使汗流浃背、胳膊被树枝划伤,也阻挡不了她现场踏勘的脚步。期间,针对巫山区域冬季凝冻灾害严重、测风塔倒塌问题突出的情况,她组织采用激光雷达移动测风与常规测风相结合、凝冻期降塔架等组合技术手段,科学制定测风方案,夯实了资源测量工作。
同时,冯笑丹带领团队倒排工作计划,严把时间节点,加快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地形图测绘、环评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先后取得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等核准前置性文件,最终于2018年12月20日取得项目核准批复,红椿项目也成为集团公司最后一个不参与竞争性配置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
发光,奋力创新创效
对于创新,冯笑丹有着自己的理解:“创新,不是一定要发表论文、形成专利、获得科技奖项,而是要真正围绕企业需求,在前期、基建、生产、决策支持等各环节,加快各种先进技术对传统流程的渗透、融合、改造和提升。”2021年10月,冯笑丹开始系统负责新能源公司科技管理工作,如何把创新和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她思考最多的问题。
三年以来,冯笑丹全面完善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带头编制公司“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系统谋划五年的科技创新布局,部署科技工作目标、方向和任务,确保科技创新战略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同时,冯笑丹还组织完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和议事流程,成立科技工作专家委员会,全面制修订科技管理制度,建立“1+3”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机制有效运转;积极布局具备“造血”“治病”能力的科技攻关任务,完成“架空电力线路故障治理”等科技项目立项,提高科技创新与生产需求的耦合度,强化成果的价值实现。此外,冯笑丹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过程指导和推进力度,在项目实施、成果凝练、“众创”活动等方面,全方位为基层科技工作提供助力,推动基层创新能力建设。
“丹姐经常为了一个方案熬到深夜,为了一份计划多次研讨,为了一种布局多方调研。跟着她工作的这半年,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创新,而且还让我体会到了服务大‘众’创新的责任和担当。”曾在新能源公司轮训的黄杰伟回忆说。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冯笑丹不做过客、不当看客,串点成线、聚沙成塔,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华能新能源人在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的奋发精神。
文字:新能源河北分公司 李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