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榜样
首页
新能源战线上的“拓荒牛”
郑俊斌,新能源河北分公司的带头人,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新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十大功臣”。他是甘当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拓荒牛”,在他的带领下,新能源河北分公司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31.2万千瓦,增长到现在的327.7万千瓦,每年向电网输送45亿千瓦时清洁绿色能源。
主动担当 敢闯敢试
“老郑,能放手就放吧,如果干下去,最后投不了,个人会被追责啊,犯不上!”2020年8月25日,朝阳湾项目被集团公司列为红色预警项目,在内部召开的红色预警项目专题会上,有同事直言相劝。
这么说不无道理。电价政策调整、工期短、冬季施工难度大……重重因素的制约,让本就举步维艰的项目雪上加霜。作为深耕新能源行业的“拓荒牛”,郑俊斌将个人得失抛之脑后,与班子成员研究后,决定背水一战,毅然决然对集团公司立下“军令状”:朝阳湾2020年必投。为了兑现承诺,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郑俊斌吃在工地、住在现场,18台风机6台主吊,他带领参建人员按每一钩推盘计算……终于朝阳湾项目实现按期投产,守住了电价,创造了四个月从组织动工到完成投产的业界“神话”。
开拓不辍 创新领异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在石门和杨家湾项目建设中,原来的道路设计占地面积大,还会破坏较多原始植被,更会使工程造价大幅提升。“我们是央企,要扛起社会责任,按这么干,我老郑第一个不同意!”郑俊斌打破传统设计理念,优化每一段道路、每一个平台,缩短道路15公里,减少占地几十亩,节约造价1000万元;他自己画图研制轮毂架,提升组装叶轮高度,减少植被破坏,这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还荣获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
不是“黄金”天气,也要想办法抢出“黄金”时间。海兴二期项目施工中,冬季浇筑混凝土基础强度增长缓慢,影响吊装进度,郑俊斌带领技术人员努力攻关,经过多次探索研究,制定了混凝土终凝后立即采取“一膜、两保、两塑、一压”的保温措施,利用水泥水化热提升基础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实现混凝土20天达到设计强度,缩短了整体工期,为项目赢得宝贵时间。
2020年是分公司“项目保卫战”的决战年,郑俊斌带领党委成员分片包干,按地区驻场督导,亲自协调催货和吊车,制定出快捷又合法依规的管理流程。在他的带领下,分公司当年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2021年,郑俊斌再次提出,要创新组织模式,打破分工界限,快速组建前期专业团队,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全年资源储备超过600万千瓦,当年装机容量再破200万千瓦大关。
勤恳敬业 埋头苦干
郑俊斌白天解决项目上的问题,晚上签发公司文件,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每逢重大节日和重点保障期,他必定驻扎在现场,连续七个春节都是在风电场值守中度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家门口”举办,他带领班子成员轮流驻守张北和怀来等风电场,为“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做出了贡献。
数年如一日的勤勉工作和无私奉献,换来了公司发展的蒸蒸日上,但郑俊斌却从一名体育健将变成了“资深”的心脏病患者。一次他在去项目的路上突感心脏不适,幸亏车上有应急药物才化险为夷,事后他也没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他说不愿“浪费”这大好的拼搏时光。现在,他的车上除了衣物就是每天需要服用的药品,煎熬中药的罐子一直没“下过车”。
对于家人,郑俊斌有很多亏欠。父母长年卧病在床,他没有时间侍奉左右。2021年老父亲病逝,他都是坚持开完公司例会,安排完工作才匆忙回家处理后事,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俊斌工作成效卓著,先后荣获集团公司、新能源公司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一项项荣誉记录了他为新能源事业发展贡献的点点滴滴。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郑俊斌坚定表示:“我将在新能源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开拓前进,以实际行动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