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印记
首页
一份开启新征程的批复
一份开启新征程的批复
讲述人:高晓良 党建部主管
坐落在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上安电厂里保存着一份1985年的珍贵档案——《国务院关于建设大连、上安、南通、福州四座电厂的批复》。近40年过去了,文件的纸张虽已微微泛黄,但细细读来,依旧有一股创业的激情跃然纸上。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神州大地处处欣欣向荣,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用电急剧增长。1984年,虽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到了8012万千瓦,但缺电量仍然有450亿至500亿千瓦时,缺发电装机1200万至1400万千瓦,拉闸限电现象在许多城市十分常见。
“缺电”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怎么才能有电?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沙角B电厂的建设为有识之士打开了思路:以信贷为主筹集资金的办电模式,只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外商能办我们自己为何不能办?
于是,1985年1月26日,国务院以煤代油专用资金办公室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关于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筹备组的通知》,就这样华能以昂扬的姿态迅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85年5月22日,《国务院关于建设大连、上安、南通、福州四座电厂的批复》文件下达,明确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是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利用外资办电的企业,大连、上安、南通、福州四座电厂是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建设的首批项目。
1986年10月,上安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加拿大的锅炉、美国的发电机、意大利的控制系统……华能的电厂一出手便与众不同。1989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投产陷入困局,上安电厂毅然打破常规实施“代保管”,不再等建设单位“交钥匙”,未建成的项目自己干,未调试的项目自己调,最终于1990年8月实现1号机组投产,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诠释了华能人的“铁肩膀”和“硬骨头”。1994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联合7家地方政府成立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纽约上市,上安电厂作为首批上市的电厂,再次成为华能创业的排头兵。
创业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进入新时代,上安电厂“二次创业”一马当先:强势介入供热市场,建成全国落差最大的长输供热管线,即将成为华能供热面积最大的煤电企业之一;同时追光逐风,数年之间手握新能源指标500余万千瓦,一座集“火、热、风、光、储”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综合清洁能源企业正呼之欲出。
三十九年,不变的初心本色、不变的责任担当,上安电厂的历史早已汇入了改革开放的洪流。回望起点,当年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展望未来,日新月异的上安电厂在中国华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征途中必将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