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印记
首页
车轮上的光明征程
车轮上的光明征程
文|上安电厂 高晓良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上,一辆老式大卡车正缓缓前行,车头上“向全省人民致敬”、集装箱上“保证上安重点工程”的标语引人注目。车旁,手持对讲机的警察、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无不显示着上安电厂项目的重要性。这张定格的照片,不仅承载着大件运输的艰辛与热血,也彰显了万众期待中诞生的上安电厂的使命与担当,背后的故事更是一段震撼人心的奋斗篇章。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华北地区作为工业重镇,工厂机器轰鸣,城市灯火渐密,电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彼时的华北电网,发电能力却难以匹配这迅猛的发展势头,老旧电厂不堪重负,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建设新电厂,缓解电力紧张,成了燃眉之急,上安电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85年5月22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建设大连、上安、南通、福州四座电厂问题的批复》,宣告了上安电厂的诞生。为了缓解河北南网电力供需矛盾,河北省政府把上安电厂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并成立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从资金、材料、运输、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1985年9月,“三通一平”、设计招标、采购运输等工作陆续展开。1986年10月,上安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但难题接踵而来,波折不断。1989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投产陷入困局,上安电厂毅然打破常规实施“代保管”,不再等建设单位“交钥匙”,未建成的项目自己干,未调试成的项目自己调……经过无数日夜的艰苦奋战,最终于1990年8月实现1号机组成功投产,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诠释了华能人“铁肩膀”和“硬骨头”。
上安电厂的建成,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北电网之上,电厂也迅速迎来高光时代:石家庄市千万元利税大户、河北省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电力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国家电力公司一流火力发电厂……2010年,随着二期机组通流改造完成,电厂一跃成为河北南网最大的火电厂,不仅满足华北地区的用电需求,更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电力建设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从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二次创业的壮志满怀,“坚韧不拔、顽强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上安精神早已融入企业血脉。聚焦“双碳”目标,上安电厂凭借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执着,2024年底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供热面积达4800万平方米,一座集“火、热、风、光、储”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综合清洁能源企业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