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印记 首页

长江畔擎起的光明梦

字号:
发布时间:2025-03-12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长江畔擎起的光明梦

文|南通电厂      唐    维      姚张一


1986年10月8日,长江北岸的天生港畔红旗飘扬、白鸽振翅,一场盛大的开工典礼在此举行。为缓解江苏地区电力短缺局面,数千人建设大军和数不清的海外专家,自大江南北纷至沓来。荒凉的芦苇荡边,南通电厂作为华能兴建的首批电厂,迈着坚毅果敢的步伐登上历史舞台。

回首1984,这一年,南通被国家列入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开始启动。彼时,南通城仅有一座天生港火力发电厂,它所提供的电能远不能匹配这迅猛的发展势头。电力供应陷入了极度紧张的局面,每日平均拉闸限电高达55次,生产生活严重受阻。

1985年5月22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建设大连、上安、南通、福州四座电厂问题的批复》,南通电厂应运而生。创业初期,电厂引进两台352兆瓦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套发电机组,却因种种外部原因,现场外国专家全部撤出,项目一度陷入僵局。面对重达7吨多的外文图纸资料,读不懂怎么办?一本字典、半截铅笔,大家就窝在肉联厂改造的茅砖房里,彻夜点灯、逐页吃透。首次引进的外国设备,没装过怎么办?一本本写满中文标注的说明书、一摞摞重新手绘的零件图纸,大家从细微处入手,一点点筑起这“庞然大物”,仅电缆就长达数万公里。设备装好了,没人会调试怎么办?面对N-90集散控制系统开机调试阶段一年就跳机近百次的艰难局面,时任热控专工的吴鹤春带领技术团队,施行两班倒,常常一干就是12小时。经过长达16个月的艰苦调试和技术攻关,最终攻克了阻挡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难题。

南通电厂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52个月日夜兼程,终摘硕果。1989年8月1日,1号机组首次带满负荷运行。同年12月26日,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安装的两台35万千瓦火电机组,更是当时江苏省内设备技术最先进、单机容量最大、煤耗最低的火电机组。

四十载岁月沉淀,当年的芦苇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电厂。照片中那些意气风发的建设者们,如今或许已白发苍苍,但曾经他们播下的希望、擎起的梦想,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2022年12月,电厂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投产;2023年,率先建成江苏省首个电网侧共享储能项目;2024年,H级国产化示范燃气轮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光火气储”多元发展的壮阔篇章已全面铺就。任凭时代浪潮拍打,深埋骨血的建厂精神,始终激励着南通电厂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