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初心 首页

“钟”心创幸福

字号:
发布时间:2021-06-11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人物档案】

钟秋平:40岁,江西兴国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现任新能源公司纪检审计部主任,党龄22年。

【我的初心】

传承红色基因,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


“青海省尖扎县脱贫了!”2020年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批准尖扎县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喜讯传来,华能派驻尖扎的第四位援青干部钟秋平,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一时间,点赞霸屏。

作为集团公司援青干部中唯一的女同志,很多人难以理解钟秋平的选择,但钟秋平不多解释,因为在她心里,作为一名党员,个人价值就体现在想国家所想、做时代所需。“援青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她说。

天生的红色基因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在钟秋平的家乡江西省兴国县,这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23万人口,9.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国捐躯,有姓名可考烈士2.3万名,1.2万人牺牲在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

“我的堂爷爷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说起堂爷爷钟国楚,钟秋平十分骄傲,“我和同学们都是听着他们这辈人的革命故事长大的。”钟秋平的父母也都是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家人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钟秋平就好似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是她必然会选择的路。

1997年,刚踏入华东政法大学的校门,钟秋平就想到要提交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她还没满18岁,遗憾错过。但她没有气馁,把入党申请书改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要入党”“对待入党的态度和决心”……这些问题她想了无数遍。“不能为了入党而入党。只有思想上真正入党,才能配得上这个组织。”

终于,1999年10月,钟秋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天起,钟秋平给自己的发条拧得更紧了。“以前有些事情自己还会偷偷懒跟着走,但自从成为党员,我觉得必须时刻带头做表率。”

钟秋平这种争先、奉献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都需要一大批党的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为这个组织、为我们的国家默默奉献。”钟秋平眼里闪耀着信仰的光芒,这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眼里、心里共同的光。

“瓜正切,钟县长!”

2014年,为了和丈夫、女儿团聚,钟秋平转变了人生的跑道,从江西来到北京,加入了华能大家庭。

2016年5月的一天,钟秋平看到集团公司发的通知,要选派干部去青海省尖扎县援建。凭借着一直以来“组织有需要,就要顶上去”的自我要求,钟秋平拨通了爱人的电话:“老公,我是不是应该报名?”“条件符合,组织需要,当然应该报名,我全力支持你。”爱人的回答斩钉截铁。

但娘家人对她的决定却十分担心,“你这个家里的‘老幺’,饭都不太会做,去那听都没听过的地方,能照顾好自己吗?”钟秋平陷入了纠结,“是啊,如果选上了,自己真的能胜任吗?如果选不上,是不是说明自己不够优秀?”与此同时,一些议论声开始出现,“她是不是家庭关系出现了矛盾?”听到这样的传言,钟秋平的心犹如被扎了一刀。

然而,这一切都在钟秋平接到入选通知时烟消云散。“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那一刻,钟秋平似乎回到了年少时光,眼里又闪耀起党员的信念之光。

信念虽坚定,但现实却充满挑战。

刚到尖扎,“迎接”钟秋平的除了热情的藏区老乡,还有高原反应、语言不通以及她从未见过的藏式饮食……“怎么来了个女的?男的都难适应,她一个女的能行吗?”一些质疑声也随之出现。钟秋平没有理会,而是很快调整好心态,积极融入藏区生活。

为了将对口援建更好地融入脱贫攻坚,钟秋平选择从最困难、最偏远的地方着手,对全县9乡镇1办事处进行深入走访调研。

“能坐车到达的地方都是好的,很多地方要靠自己走。村民们住得很分散,有时候一天也只能看几户人家。”钟秋平说。尖扎的山就像“M”型,高低起伏不一,从一个乡镇前往另一个乡镇,就得从一座山翻到另一座山。这一路上,海拔忽高忽低不说,高原天气多变,四五月份也是说下雪就下雪,山路挨着山崖而建,周边没有护栏,路面一结冰,连当地的司机都得“抖三抖”。

就这样一村村走、一户户看,有项目没项目的地方都看了个遍,运动鞋磨破了好几双,钟秋平也黑了好几个度。最终耗时两个月,她把当地情况摸了个透。

在走访中,钟秋平对两个村子印象很深刻——多加乡拉群村和尖扎滩乡来玉村。她形容为“四最”:海拔最高,最偏远,地质条件最恶劣,生活条件最差。

“我今天还清楚地记得到拉群村那天,山路崎岖狭窄,车只能勉强开到村口。”钟秋平和县里的同事只能徒步去村民家中,“他们分散住在一座山的大斜坡上,有的地方还架了梯子,与其说是走,不如说在爬。”钟秋平笑着说。“我们就这样‘爬’了一天才走访完,最后发现整个村子连厕所都没有,条件可想有多恶劣了吧。”

看到县里来人了,拉群村的村民把他们紧紧围住,村长拉着钟秋平就没撒手,一直诉说着他们整村搬迁的愿望。回到县里,钟秋平和县里的其他领导、同事紧急开会,讨论如何实现两村搬迁工作。会后,钟秋平向集团公司做了详细汇报,为县里易地搬迁扶贫争取了集团项目和资金支持。最终,身居“山沟沟”的251户贫困户顺利搬迁到了生活交通便利的黄河之滨,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德吉村(“德吉”藏语是幸福的意思)。

“瓜正切,钟县长!瓜正切,华能!”(“瓜正切”藏语是谢谢的意思)看着曾经破败不堪的村落,搬迁到了风景如画的黄河之畔,逐渐发展成热门旅游景点,过上了“开门是店、关门是家”生活模式的德吉村村民们握着钟秋平的手,激动地表达着感激之情,此时的钟秋平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钟秋平还规划启动了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栋梁工程助学行动、祝福工程兴农行动,有力补充了民生改善方面的短板。“没想到这个女县长还真有本事,了不得!”钟秋平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曾经的质疑之声化作了一个个“点赞”的大拇指。

好妈妈 or 坏妈妈?

“宝贝,单位要派我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不能每天陪你了。”

“要去多久?”

“三年,你小学毕业我就回来了。”

“你为什么要报名?为什么要丢下我!”

听到妈妈要离开,女儿的眼泪夺眶而出。面对女儿的责问,钟秋平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只能任凭女儿把自己推出房间,锁上了门。

“女儿从小就是我带,她对我很依赖。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无法重来,缺席了她三年的时光,我也十分自责。”回忆起出发的情景,钟秋平再一次湿了眼眶,“或许那会儿在她心里,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妈妈吧。”

对于女儿而言,毅然离开三年的钟秋平或许是个“坏妈妈”,但正因为钟秋平援青这个决定,尖扎县许多孩子却多了一个“好妈妈”。

尖扎滩乡是钟秋平作为县领导选择的联系点,海拔超过3300米。尖扎滩乡两个小学的几百名孩子从学前班就开始寄宿,条件十分艰苦。看着年幼的孩子因为生活能力差,脸、手、衣服都脏兮兮的,作为一位母亲,钟秋平打心底里心疼,她决心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经过钟秋平积极呼吁和连线搭桥,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为孩子们送来了“母子健康快车”,中华文学基金会、集团公司、新能源公司及同事朋友为孩子们送来了藏汉图书、书包、棉被、校服和各类爱心物资……带着大家的爱心,钟秋平定期去看望孩子,帮她们整理书包、衣服、床铺,带着他们一起做游戏,每一个“六一”陪着他们一起度过。“钟县长是真的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尖扎滩的老师们由衷感叹。孩子们跟钟秋平也越来越亲密,每逢节日都用藏语歪歪扭扭地写下节日的祝福与感谢。

华能历任援青干部回去后都十分挂念尖扎的孩子们,他们联系钟秋平,想再资助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帮助他们上大学。当钟秋平把援青干部资助的钱、物交到孩子手里时,她也会带着这些孩子出去吃“大餐”。她觉得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在尖扎的生活变得更加温情有意义。

回望援青岁月,黄河、草原、牛羊、藏歌、五彩神箭在钟秋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尖扎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特殊的经历,援青是我永远的骄傲。”钟秋平眼里的光,又闪耀了起来。

【采访手记】

第一眼看到钟秋平,“雷厉风行”四个字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她个子不高,但说话做事极具条理,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但这个“女强人”并不严肃,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亲切又具有感染力,像高原上的阳光。

钟秋平很“强”,面对援青,她没有丝毫犹豫;她也很柔软,回忆起援青离开女儿时的情景,会忍不住落泪;钟秋平很“淡”,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毫无怨言;她也很“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问题她坚持原则,凭借那与生俱来的信念感,为企业、国家发展无私奉献。

走出钟秋平的办公室,我突然理解了为什她会义无反顾的援青。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组织需要,我就会去。”这是她必然的选择。


文字:杨心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