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 首页   >   经营发展   >    产业与服务   >    科技产业

字号:
  

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公司在能源领域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担当主力,积极探索具有华能特色的科技强企之路。

公司坚持科技“服务主业、面向生产、面向前沿、面向产业化”的指导思想,推进科技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拥有以7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两大科研基地、若干个公司级实验室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

完善顶层设计

公司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公司全年科技投入69.5 亿元,同比增长30%;研发费用13.4 亿元,同比提高8 倍;投运首支科创基金,初期认缴规模10 亿元。

2020 年,公司科研成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申请专利5646 件,同比增长近4 倍;其中授权专利1785 件,同比增长1 倍。公司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 项,同比增加2 项;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 项,三等奖5 项;获得中国能源创新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3 项;获得5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着力技术攻关

2020 年,公司对照“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签订“军令状”,严格落实责任,各项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良好进展,部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攻关项目;牵头6 项、参与1 项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重大科研项目,牵头数量为同类型企业中最多,用科技助力我国电力行业蓬勃发展。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核岛主回路基本建成,完成双堆冷试

依托瑞金二期和石洞口一厂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一体化华能智慧电厂纵向架构体系,打造具有华能特色、国内领先的智慧电厂样板工程

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矩阵叠片先进太阳能光伏组件,开展钙钛矿电池中试生产线装配调试,电池转化效率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推进700℃级高温材料自主研发,完成2 炉次HT700P 高温合金制备加工,试验确立产业化级高中压转子部件的热加工工艺路线

建成50 标准立方米/ 小时风电动态电解制氢示范工程,实现30-105% 功率区间长周期动态运行

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加快推进重大技术创新与示范,国内首套全国产化DCS系统、自主可控PLC 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较原计划提前一年自主研发出基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核心元器件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华能睿渥DCS 系统,分别在玉环电厂100 万千瓦机组和福州电厂35 万千瓦机组上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高参数、大容量煤电领域核心控制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成功研发自主可控PLC 系统,分别在汕头电厂火电辅控以及吉林通榆风电、定边风电、陕西沈口子风电主控系统示范应用,标志着公司新能源核心控制装备研发实现重大突破

组建科研平台

公司建立较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机制,初步构建以两院(西安热工院、清能院)和专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主业板块全覆盖、产学研用相协同的研发主体,形成总部顶层设计,产业(区域)公司与科研单位共同实施的科技创新体系。2020 年,公司组建学术委员会、科技咨询委员会、核能技术研究院和水电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进海上风电运维智能化技术研究,开发出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平台和新能源智能监控平台。

职工技术创新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着力抓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将“双创”工作成效纳入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公司深入挖掘已有职工创新成果,促进新增授权专利82 项,新增专利申请104 项。2020 年,东方电厂“刘斌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公司做优“华能创客”“华能工匠”品牌项目,首次评选表彰10 名华能创客和12 名华能工匠,组织认定命名首批6 个华能创客工作室、8 个华能工匠工作室,充分发挥华能创客、华能工匠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开展2019 年度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征集评选,征集成果491 项,评选表彰优秀成果180 项,从近4 年1153 项获奖成果中评选出“首届十大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积极向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电联推荐优秀成果,94 项成果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和全国电力系统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成果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在同类型企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